首页 经济 产业 金融 市场 商业 个股 图片 关于

基金

首页 基金 股票 期货 保险

知名中医毛玉龙:三伏天警惕心脑血管病高发!

基金 | 发布时间:2022-05-23 | 人气:120 | #评论#
摘要:  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”,三伏天,又热又闷,身体真的“吃不消”。据济南立和中医院毛玉龙主任介绍,三伏天高温湿热的天气,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重

  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”,三伏天,又热又闷,身体真的“吃不消”。据济南立和中医院毛玉龙主任介绍,三伏天高温湿热的天气,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重要诱因。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医院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。据统计,夏季因心脏病猝死者约占全年死亡人数的47%,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,进入三伏以后,就更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了!

  为什么三伏天心脑血管病高发?

  三伏天高温湿热的天气,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重要诱因。

  原因一

  三伏酷暑,人体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,身体为了散热,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,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,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。

  原因二

 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,也会导致心脏的血液供应减少,加重缺血缺氧的反应。

  原因三

  高温天气血压容易波动,血流冲击血管内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,破裂后形成的血栓堵塞血管,就会诱发心梗等急性事件。

  原因四

  夏天出汗多,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,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,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,引发心肌梗死。

  原因五

  天气炎热,容易使人心情烦躁、情绪波动大,加上夏夜睡眠质量下降,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,如果再过度劳累,发病危险就更大了。

  需要警惕的是,心脑血管疾病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。毛玉龙主任说,近年来,由于生活不规律、工作压力大,缺乏锻炼等因素,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患上心脑血管病。有数据表明,35-44岁之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。很多中青年人,表面看起来精力充沛,连感冒都少得,其实身体里的血管悄悄老化,慢慢失去弹性,最常见的后果就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
  三伏天,我们该如何安全度过?

  初伏防中暑

  入伏头几日气温极高,因此初伏的保健重点是防中暑。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,外出应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,勿做剧烈运动,保证充足的午睡。

  最好全天少量、多次补充水分,可选择淡盐水、绿茶、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。

  中伏防湿邪

  伏天“湿热交加”,湿邪最易伤脾,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,胸中烦闷,四肢无力,食欲不振。进入中伏,要格外注意饮食,既要清淡,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,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。

  末伏防上火

  末伏是“秋老虎”正凶时。应注意预防“上火”,并注意清心安神。虽然早晚较凉,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,要特别注意补水,以免出现口干、鼻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等不适。

  毛玉龙主任提醒,进入炎炎夏日,中老年人要注意饮食,调整作息,时常关注血压变化,同时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,让情绪和心情平静下来。当环境气温达到32℃时,最好停止体力活动,气温再高时,还应停止散步、做饭等日常活动,并采取多种方法调节居室内的温度,必须外出时,要穿着浅色、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,戴上遮阳帽或带上遮阳伞,以防发生中暑或者意外。

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人民健康网观点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管理员予以删除!

责任编辑:互联网
首页|经济|产业|金融|市场|商业|个股|图片|关于